2025年7月24-25日,由外交部、教育部、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5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於本月在貴陽舉辦。在此期間,貴州大學主辦的中國-東盟溪山論壇「AI視角下鄉村規劃與建設科技創新論壇」暨2025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於24至25日在貴州省貴陽市貴安新區東盟教育交流周永久會址順利舉辦。我校副校長、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教授應邀參會,相關內容獲《濠江日報》報導。內容如下:
學者倡強化澳紐帶功能 助提升中國高教國際影響力
【特訊】由外交部、教育部、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5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於本月在貴陽舉辦。在此期間,貴州大學主辦的中國-東盟溪山論壇「AI視角下鄉村規劃與建設科技創新論壇」暨2025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於24至25日在貴州省貴陽市貴安新區東盟教育交流周永久會址順利舉辦。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葡語國家研究院院長葉桂平應邀參會。
葉桂平表示,今年國家《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港澳篇幅首次提及了「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澳門應以此為契機,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強化自身作為國家「雙循環」交匯點的功能,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及內聯外通,主動拓展與東盟國家的多層次交流網絡,重點深化在高等教育、科技創新及人才培育領域的務實合作,成為連接中國內地與東盟國家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的重要紐帶,為國家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獨特的澳門力量。
葉桂平對此建議,澳門可積極推動本地高校與東盟知名高校建立聯盟或夥伴關係,圍繞海洋科學、旅遊管理、語言文化、公共衛生等互補性領域,開展聯合學位項目、科研合作及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其次,探索建立「澳門-東盟」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對接機制,促進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將澳門的基礎研究優勢與東盟的市場應用潛力相結合。再者,通過學者互訪、短期駐留及推動專業資格互認便利化,促進高端人才跨境合作。在此基礎上,利用澳門獨特的中西文化交融環境,打造吸引東盟學生留學的優質平台,並支持本澳學生赴東盟交流,藉此強化澳門的國際紐帶功能,助力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為系統吸引高素質留學生來華奠定基礎,精準服務國家人才戰略與「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目標。
他還提到,澳門高校應前瞻性佈局人工智能技術,將其深度融入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環節,系統性提升師資的數智化素養與能力,優化澳門本地教育質量與效率。此外,依託澳門中葡平台及區位優勢,重點打造面向中國與東盟高校的「AI+教育」協同創新網絡,如打造聯合虛擬教研室、跨境智能教育資源分享平台、教師數智能力聯合培訓項目等,以數字化紐帶加速區域教育資源的互聯互通與能力共建,實質性推動雙方高等教育在人工智能時代的協同轉型與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
與會專家還共同探討如何以人工智能與數字技術賦能城鄉協同發展,推動中外教育、科技、人才深度交流合作。
(圖文來自:https://www.houkongdailynews.com/sectionNews/132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