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由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生院聯合主辦的“科技賦能城市安全管理研討會暨博士後進站報告會”在城大氹仔校區順利舉行。城大副校長葉桂平、校董陳倩雯、清華大學安全科學學院研究員陳建國、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李舒、城大博士後研究員李子建及多位業界專家出席會議,圍繞優化澳門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機制進行深入探討。
葉桂平在主持研討會時強調,國家向來重視把安全發展貫穿到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澳門作為高度城市化的國際旅遊休閒中心,面對城市安全新挑戰,積極構建科技驅動的城市安全治理體系,是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必然要求。他重申“安全是發展的前提”這一根本遵循,指出澳門亟需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系統性嵌入城市安全管理全鏈條,打造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和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他對此提出,一方面,特區政府應以科技築牢安全屏障,加快建設全域覆蓋的智能感知網絡,打造“智慧城市神經系統”,實現風險早識別、早預警、快處置;另一方面,依託跨部門數據互通平台,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的現代化應急體系,破解信息孤島難題。他強調,這些舉措是驅動澳門建設安全韌性城市的關鍵,更是立足國家高質量發展全局、回應“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號召的戰略行動,必將為澳門打造“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增添新動能,最終實現城市安全、發展活力與民生福祉的有機統一。
陳建國在會上作了題為“構建安全韌性城市支撐城市安全發展”的主題報告,圍繞當前城市安全發展面臨的形勢與挑戰、國內外韌性城市發展趨勢、城市安全科技若干進展和典型應用案例等進行了交流。他指出,增強城市自身應對各種衝擊的能力,提高韌性、降低脆弱性十分必要、非常緊迫。當前我國城市面對自然災害、技術事故等突發事件時,仍存在應對被動滯後等問題,亟需通過科技、管理、文化等方面構建安全應急體系,提升城市安全風險主動防控的能力。
李舒聚焦“城市橋樑安全防控創新與應用”發表報告。他援引近年各地發生的橋樑安全事故,深入闡述強化橋樑安全防控的迫切性與重要意義。報告中,李舒博士系統介紹了橋樑安全監測技術的迭代升級、新型監測裝備的研發應用、科學監測機制的構建完善,以及創新型科研平台在技術轉化中的支撐作用。他強調,提升橋樑安全防控水平並非單一環節的改進,而需從評估、監測、預警、應急到調查形成全鏈條閉環管理,通過動態化、常態化的治理模式築牢安全防線。此外,他提出對橋樑運行中的各類風險實施場景化分類管理,認為這是精準識別隱患、高效配置資源、靶向提升防控能力的關鍵舉措,為破解城市橋樑安全治理難題提供了新方向。
李子建以“基於智能物聯技術的澳門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機制研究”為主題發表博士後進站報告。他認為,面對自然災害、公共安全及基礎設施老化等挑戰,澳門亟需構建基於智能物聯網(IoT)技術的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機制。該機制依託即時數據採集、智能分析和協同響應體系,將顯著提升城市安全管理的精準性、主動性和抗風險能力。該機制的核心價值在於:一是強化災害預警能力,通過部署傳感器網絡與大數據分析,實現對災害的早期精準預警;二是打破信息壁壘,促進跨部門協同治理,整合氣象、警務、市政等多來源數據,構建統一指揮體系,提升應急響應效率;三是增強城市韌性,支撐智慧城市建設,不僅有效應對突發事件,更能通過長期數據分析優化城市規劃(如排水系統、交通佈局),並融合5G、雲計算、數位孿生等前沿技術,構建更具適應性的智能安全體系,為澳門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中國土木(澳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陽松、澳門閩建集團董事長黃天松、南光石油總經理唐朝暉、華為澳門總經理李英傑、博為智慧科技執行董事吳鴻祺等企業代表,以及城大科研處處長盛劍、研究生院副院長周龍等專家學者亦出席是次研討會,與會嘉賓就科技賦能路徑展開深入交流,為構建澳門特色安全治理新格局凝聚智慧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