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2-14日,由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專業委員會主辦,華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的“2025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高端論壇暨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廣州舉行。我校副校長、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教授應邀參會,相關內容獲《市民日報》報導。內容如下:
葉桂平倡澳高校促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走向世界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文化國際傳播的戰略部署,充分發揮學術團體在理論與實踐創新中的引領作用,由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專業委員會主辦,華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的「2025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高端論壇暨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本月12至14日在廣州舉行。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應邀參會作主旨發言。
葉桂平在會上表示,全球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國家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最新的形勢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也為中國建構自主知識體系帶來歷史機遇。澳門作為「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是傳播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樹立中國形象、進行中外對話與交流的橋樑,要切實擔負起推動中國自主知識體系「走出去」的重要職責。高校具備學科齊全、文化積澱、人才儲備的優勢,肩負著基礎理論創新、知識體系建設、對外話語傳播的重要使命,應站在推進教育強國建設、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高度上,以堅定的文化自覺,聚焦知識生產、統籌規劃、協同配合、傳播推廣,走出一條立足中國實踐、詮釋中國發展、展現中國形象的自主知識體系創新之路。因此,新時代下,澳門的高校應以新思維新風範參與構建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用中國話語闡釋中國道路、中國實踐、中國經驗,助力提升國家的國際話語權。
他對此指出:澳門的高校需協調全校教學、科研、團隊資源,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多學科的融合聯動,以重大文化項目和團隊建設為牽引橫向聚合相關學科的理論人才,縱向打通科研、宣傳、管理等知識創新支撐機制,培育理論創新融合路徑、聯合平台,為自主知識體系建設提供強勁平台支撐,切實增強澳門及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對外而言,以澳門所長對標國家所需,發揮澳門聯通世界的窗口優勢,吸收海內外前沿學術經驗,建設國際化人文社科研究人才高地,積極參與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工作,提升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術質量和水平,探索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藉由特區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徑,促進國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彰顯澳門在國家改革開放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功用和價值,扎實推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
是次會議以「文明互鑑.數字賦能.全球對話:新時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體系建構」為主題,來自中國外文局、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政學界知名的專家學者還就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播與多元闡釋、人工智能賦能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路徑探索等熱點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圖文來自:https://www.shimindaily.net/v1/news/macau/%E8%91%89%E6%A1%82%E5%B9%B3%E5%80%A1%E6%BE%B3%E9%AB%98%E6%A0%A1%E4%BF%83%E4%B8%AD%E5%9C%8B%E7%89%B9%E8%89%B2%E5%93%B2%E5%AD%B8%E7%A4%BE%E6%9C%83%E7%A7%91%E5%AD%B8%E8%B5%B0%E5%90%91%E4%B8%96%E7%95%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