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我校副校長、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教授接受《市民日報》專訪,就橫琴深合區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發表了相關看法。報導內容如下:
優化共管釐清事權促澳琴一體
【本報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日前舉行,行政長官岑浩輝就合作區下一階段的發展提出4點希望,特別提到要進一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在政策創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等方面更大膽積極,破解深層次制約橫琴發展的瓶頸。
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葉桂平對此談到,2024年底,習近平主席於橫琴考察期間充分肯定合作區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並賦予「澳門+橫琴」新定位,明確提出檢驗合作區開發建設成效的「三個看、三個有沒有」標準。當中,第二個「看」指的就是要看在發揮「兩制」之利、推進兩地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上,有沒有創造新的制度性成果。這要求合作區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用好澳門的獨特功能,勇於打破條條框框,敢於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於幹前人沒有幹過的事情,要創造更多新的制度性成果,鞏固拓展分線管理實施成果,加快建成琴澳經濟高度協同、規則深度銜接的制度體系,持續提升琴澳一體化水平。
民生需求為導向 加強居民心聯通
他強調,橫琴合作區法規機制的改革和銜接至關重要,還需相應處理好管理體制與工作協同、稅制與市場准入壁壘、通關及要素流動受限等難題。一是優化粵澳共管模式,清晰界定事權清單,令權責分配更清晰,避免部分領域「多頭管理」或「責任真空」,提升團隊協作效率;同時要建立政策落地評估機制,定期公開關鍵領域(如澳企佔比、通關效率)的量化進展。
二是加強民商事規則銜接的突破。在合作區內對特定領域(如知識產權、跨境投資)優先採用澳門法律或國際商事慣例,創新跨境司法協作機制;設立跨境法律沙盒,在科技金融、資料跨境等領域,允許企業申請豁免部分內地法律限制,試行澳門或國際規則。
三是深度對接澳門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
與此同時,葉桂平認為,合作區需以「民生需求」為導向,通過機構互設、數據互通、資格互認、財政協同等方式,在醫療衛生服務、教育體系、社會保障、住房與社區服務等方面逐步對標澳門標準,扎實推進規則機制「軟聯通」,加快落實重大民生融合項目建設,加強琴澳居民「心聯通」。
(圖文來自:
https://www.shimindaily.net/v1/news/macau/%E5%84%AA%E5%8C%96%E5%85%B1%E7%AE%A1%E9%87%90%E6%B8%85%E4%BA%8B%E6%AC%8A%E4%BF%83%E6%BE%B3%E7%90%B4%E4%B8%80%E9%AB%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