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平主任就澳門產業結構優化促經濟復甦接受《澳門月刊》採訪

Release date:2021/12/29
  • Share to:

        2021年12月29日,我校協理副校長、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教授接受《澳門月刊》採訪,就澳門產業結構優化促經濟復甦發表了相關看法。報導內容如下:

 

 

近兩年疫情底下,澳門經濟收縮很嚴重,失業率上升,突顯單一經濟的脆弱性和危險性。當前疫情仍在持續,在病毒變異、疫情導致通關受阻等不明朗因素影響的情況下,澳門這樣的微型經濟體一直擔負著巨大壓力,博彩業獨大,產業結構單一,受外界影響更加明顯。

 

產業調整和結構優化勢在必行

 

在行政長官所作的《2020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也開門見山地指出:“去年以來,面對複雜而嚴峻的內外形勢,澳門經濟出現一定的下行壓力。”並續提到“一些結構性的、深層次的問題開始浮現,並影響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由此可見,澳門經濟韌性不足等問題在疫情催化下暴露更多,產業調整和結構優化勢在必行。

 

遭受重挫的經濟現狀讓社會各界有切膚之痛,深切感受到過分依賴博彩業的危害,感到適度多元的迫切性。產業適度多元有橫向多元和垂直多元兩個方向,過去20多年,特區政府選擇了圍繞旅遊博彩業的垂直多元發展模式,好處是易操作、見效快,但缺點是未能擺脫對博彩業的過度依賴,在這次疫情下體現得更明顯。並且,過往博彩業的發展更多靠的是國家給予的政策紅利,特區政府對於如何扶植一個產業缺少經驗。

因此未來,特區政府要加大力度研究和推動實現產業的橫向多元,加大對擬發展產業的研究和學習。而在推動產業適度多元的過程中,無論推動哪類產業,都面臨著一些共性問題,包括:城市發展空間受限、人才引進不易、法律法規滯後等方面的製約;特區政府必須針對上述問題提出破解方案,方能使適度多元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普及疫苗構建恢複經濟防火牆

 

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人類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消滅新冠病毒,但從全球的情況來看,透過疫苗的普及與治療藥物的出現,都有利於人們與新冠病毒共存,使新冠疫情成為普通流感,所以不用對前景過於悲觀。不過,澳門應繼續努力提升疫苗接種率,基本上是能夠接種疫苗的市民均應接種,盡早達到群體免疫,為保障未來人員的國內國際流動提供足夠可靠的疫苗防護保障。

 

特區政府宜趁熱打鐵,不斷完善疫苗管理體製,並對大眾做好疫苗接種情況的信息發布工作,以及深入量化研究疫苗的有效性、時效性,並啟動對疫苗加強針及其效能的跟蹤研究,確保數據清晰,公開透明,減輕社會疑慮,推動接種進度。

樹立信心精準推出經援措施

 

截至今年年初,澳門的財政儲備約6000億,今年至今已動用了356億元。總的來說,澳門的財政仍穩健,不用過分擔心。

 

財政方面要繼續開源節流。這次疫情是一次很好的機會讓特區政府檢視支出習慣,過去大手大腳花錢已經有所收斂,政府應該繼續加強預算管理,努力壓縮不必要的開支,完善預算績效管理,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在開源方面,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將會成為澳門未來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特區政府應在深合區投入更大的力量。

 

在疫情持續影響下,為穩定經濟、扶助就業、改善民生,特區政府此前三輪的經濟援助措施,有利於穩定社會信心。在疫下大部分行業都很艱難,大部分居民的收入也受到影響,政府應繼續透過“全民現金分享”以及新的經濟援助措施來支持居民、各行業及經濟發展,維持社會穩定。在推出新的經濟援助措施時應該更加精準,資源應集中於支持受影響較大的居民,特別是無薪假或被扣福利待遇、失業者以至“苟延殘喘”的小微企業,例如繼續派發現金分享計劃,持續減免居民和商戶水、電等公共事業三個月的費用,與市民共同度過難關。另外,特區政府也有責任加強監管本澳油價,建議政府從法律入手,加快公平競爭或反壟斷立法工作,保障消費者權益。

 

但是政府在實施臨時性財政支持措施的同時,也要注重社會民生長效製度機製的建設,切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需秉持普惠性、基礎性、多層次、可持續的原則,著力解決政策製度碎片化問題,形成“全周期管理”體係,提高保障水平,讓廣大居民共建共享,確保特區社會秩序安定有序。近來政府再次取消央積金注資,以經濟問題減少居民退休保障,是公共職責的缺位。相反,特區政府應思考在社保製度的靈活性及幫扶性上作更多思考,配合人口老化情況,積極提升央積金效用,兜住基層民生底線。

 

增加城市基礎設施精準投資

 

從統計局的數據來看,在2020年之前,澳門的居民存款每月都穩定增加,自2020年進入疫情以來,每月都有波動,基本都維持在6600-6900億之間,已經不再有增長的趨勢。並且在2021年3月至8月這半年以來,居民貸款均為上升。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相比疫情前,澳門居民的存款不再增長,也可推測到市民的可支配收入受疫情反複影響,增幅放緩。總體而言,疫情下市民生活壓力仍然較大。

 

澳門的優勢是“一國兩製”,祖國是澳門堅強的後盾,對於澳門的未來不應該過度悲觀。所謂“窮則變,變則通”,疫情的發生推進著澳門更加堅定地向適度多元發展。

 

特區政府在這個階段不要過分擔心赤字,而是應繼續開展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注意的是,基礎建設是對未來的投資,不是單純地“加大建設”,“重複亂挖”,影響市民正常生活,公帑使用效率低下,而是要建立在考慮長遠下的“做精做細”,例如一些市政美化工作,提升基礎設施無障礙建設水平,在都市更新、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等工作中統籌開展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如此既可以較低成本地建設,也可為市民創造就業,保障就業崗位,為將來的複蘇做好準備。

 

加大深合區新經濟增長點投入

 

在財政收入上,建議特區政府利用現時豐厚的財政優勢,以財政儲備成立投資基金,開拓財政收入的渠道及方式。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作為澳門經濟最重要的新增長點,特區政府要加大對深合區各方面的投入,藉助新的平台空間和政策利好,發展中醫藥研發製造、特色金融、高新技術和會展商貿等產業,振興經濟,堅定推進本澳經濟的多元可持續發展。澳門應加快對深合區在人財物的投入,建立澳門政府部門與深合區相關部門的對接機製,提升澳門方面在深合區決策中的作用。

 

(圖文來自:http://www.macaumonthly.net/yuekan/renwuzhuanfang/2021-12-29/434265.html



 
Views: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