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刊登葉桂平主任文章:《共祝偉大祖國好 同築復興中國夢》

發佈日期:2019/10/01
  • 分享至:

       2019年10月1日,《人民日報》刊登我校協理副校長、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教授的文章:《共祝偉大祖國好 同築復興中國夢》,以下是文章具體內容: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每每聽到這支歌,都會心潮澎湃,百感交集。70年前,億萬中國人民艱苦卓絕、同仇敵愾,建立新中國;70年後,億萬炎黃子孫同沐榮光,實幹興邦,奮進新時代。

 

七十年滄海桑田,邁向新紀元

 

       七十年光陰,於歷史長河而言僅是彈指一揮間,但新中國七十年的光輝歲月著實意義非凡,因為我們正處在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歷史節點。撫今追昔,回看祖國獨立、富強、復興之路,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思緒翻湧,感慨萬千。從“東亞病夫”到“中華民族站起來了”;從改革初期“摸著石頭過河”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到行穩致遠的“一國兩制”,中國人民經歷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深刻歷史變革。

 

       七十年風雲際會,中國以驚人的速度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儼然如一只雄雞傲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我們擁有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蘑菇雲,搭起了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大壩,建成了連接人與自然的神奇天路青藏鐵路,架起了“一橋飛架三地,天塹變通途”的港珠澳大橋,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聞名於世。港澳回歸、申奧成功、神舟飛天、嫦娥探月、蛟龍入海、高鐵賓士、5G問世……當今的中國勃勃生機,正昂首闊步邁向新紀元。

 

二十年物轉星移,舊貌換新顏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當葡萄牙國旗最後一次從澳門總督府大樓前降落,當五星紅旗在澳門夜空高高飄揚,當《七子之歌》的旋律響徹神州大地,1999年的12月20日,被擄走400多年的遊子澳門終於回到睽違已久的祖國懷抱,正式開啟了“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嶄新時代。

 

       回歸當天,澳門媒體於凌晨1點許搶發了第一份回歸報道號外“澳門回歸了”;街頭的澳門員警卸下葡國色彩的舊警徽,佩戴上澳門特區新警徽和新帽徽;全國各地人民歡欣鼓舞,隆重慶祝澳門回歸這一歷史盛事。那一天,國恥盡洗,澳門作為中國最後一塊外國殖民地區回歸,告別了長達14年半的“港澳過渡時期”和西方國家統治亞洲的漫長日子,標誌著絕大部分澳門華人終於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驕傲身份,終能揚眉吐氣、當家做主。

 

       從回歸前經濟連續4年負增長,到回歸後的連年跨越式增長,從博彩業“一家獨大”到制定五年規劃、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回歸以來,澳門這塊“彈丸之地”在經濟總量、財政收入、生產總值和人均GDP各方面均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如此,澳門人目睹了小城從曾經“黑社會橫行”變成了“世界治安最好的十座城市之一”,還見證了回歸後澳門特區政府一系列的“撥亂反正”:大批量助學政策出臺,構建全面醫療保障,提供更多的創業就業機會,社會福利津貼年年看漲……政治經濟繁榮發展、社會民生大幅改善、文教體育方興未艾,澳門各界人士團結一心,充分發揮建設美好家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和活力。

 

       過去的數十年裡,眾多澳門人在改革開放初期勇立潮頭,從成立首家紡織品企業、首家旅遊企業、首家合作汽運公司,起到重要的領軍推動作用,再到簽訂CEPA與內地建立更緊密關係,獲得大施拳腳的更廣闊天地,作為改革浪潮的參與者和創造者,澳門在國家改革開放的發展史中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祖國的發展也為澳門抵禦風險贏得先機提供強大有力的後備支援。澳門這個幾百年前籍籍無名的小漁村在國家的關懷備至下迅速得到成長、巨變,如今以全新的特區之姿活躍於世界舞臺上,無疑是“一國兩制”政策實踐的偉大成就和良好範例。

 

一百年風雨同舟,共畫同心圓

 

       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祖國滄海變桑田;在一國兩制的構想下,澳門舊貌換新顏。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在長期以來的發展歷程中,澳門與祖國內地的發展休戚與共,息息相關,在資金、資源、人才技術等方面優勢互補,更形成了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經貿格局。在繁榮發展的道路上,澳門與祖國始終同呼吸、共命運,齊進步、俱探索。

 

       志士惜日短,奮鬥路正長。澳門也將搭乘國家發展的快車,積極把握“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機遇,按照國家所需、澳門所長的定位,建設好“一中心,一平臺”,為國家改革開放再出發繼續貢獻澳門力量,推動“一國兩制”事業再上新臺階,為把我國在建國100年時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力量而齊心奮鬥!



 
瀏覽次數: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