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9日,澳門公務人員聯合總會舉行“澳門與區域經濟協作發展”公共行政學術研討會。我中心葉桂平主任受邀參加,相關內容獲《市民日報》報導。內容如下:
站在中央部署思考問題 積極破解社會深層矛盾
公僕要接地氣創新促澳高質發展
【本報訊】澳門公務人員聯合總會昨舉行「澳門與區域經濟協作發展」公共行政學術研討會,主講嘉賓、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葉桂平以《「一國兩制」與高質量發展──澳門特區經濟轉型的機遇與挑戰》發表主題演講,分析澳門如何把握國家給予的機遇,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他認為,澳門要利用好「一國兩制」特色及優勢,充分發揮澳門所長、國家所需,促進經濟多元發展。又強調公務員團體要要站在國家和中央的部署上思考問題,積極破除社會上的深層次矛盾,既要「接地氣」,也要開拓創新地推動澳門的高質量發展。
葉桂平表示,國家期望澳門能在高度自治、中央全面管治權的基礎上更好協調發展,二十大三中全會報告也再次提到要求澳門繼續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制度優勢。因此要思考如何在國家給予澳門的機遇和優勢下,更好發揮自身獨特優勢,發揮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澳人應思考做好經濟多元中央要求
他分析說,相較之下,中央對澳門一直沒有太多要求,澳門特區毋需向中央繳稅,針對外交國防,國家還額外為澳門提供義務支持。可見,中央對澳門的「唯一要求」,就是做好「一國兩制」行穩致遠,而澳門在過去25年發展中,也較好完成國家的要求。例如澳門社會經濟獲得飛速發展,但當中,經過多年探索,澳門目前依然沒有突破作為微觀經濟體的限制,產業結構依然單一,成為經濟領域的最大挑戰。中央向澳門提出經濟適度多元這一道「必做題」,每個澳門人都應該思考,如何相適應中央要求。
他續指出:諸如北區這類民生區,面對中央給予澳門的發展機遇,如「澳車北上」、「單牌車」政策,本澳消費主線也從澳門逐步轉移至內地,不少民生區中小企叫苦連天,甚至面臨倒閉。同時,也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民生區經營慘淡、旅遊區火爆的情況,經濟轉型已然成為澳門必須面對的方向。他認為,經濟轉型發展中,要完善機制,把握好國家給予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機遇,用足用好澳門自有優勢,發揮國家所需、澳門所長,支持國家進一步對外開放。
葉桂平又指,2023年澳門人均GDP達6.9萬美元,但最新出台的堅尼系數中,反映澳門人均GDP雖高,但出現貧富差距惡化的趨勢。這便要求澳門在搭上國家發展「快車」的過程中,要走向高質量發展,「澳門人富了,也要生活得更好。」在經濟方面要多創造奇跡,多為國家作貢獻。他舉例,高新技術作為「1+4」產業的一部分,可通過博彩旅遊業所獲得的財政儲備,更多投入到高新技術的研發環節,其研發成果更好轉化至大灣區乃至內地的製造型城市,助力轉型升級。文化高質量發展上,亦要思考如何更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國家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結合。
區域合作工作要有格局和戰略轉變
他更提到,在實現社會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破除「在澳門思考澳門問題」的思想,應該在思想和行動上與中央決策部署加以統一。當今時代,澳門公務人員的眼界和格局應當有所調整,要站在國家和中央的部署上思考問題。例如在區域合作中,有時會出現鄰埠對澳門特區產生不滿情緒,如他們對澳門作出犧牲卻沒有看到回報,有時澳門也能爭取到他們沒有能達到的資源等。因此,未來在工作中要開始有格局和戰略上的轉變。
葉桂平認為,澳門回歸祖國以來,經過25年的發展還存在著一些深層次矛盾,有待積極思考和部署化解。第一層矛盾為專營權的存在,帶來諸多掣肘,導致難以改變。第二層矛盾為依法施政及解放思想的進一步改革,特區政府要給公務員團體多些鼓勵和支持,培養後勁,給予安全感,從而推動公共行政改革,並激發年輕公務員更好發揮自身能力。第三層矛盾為澳門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與發展不平衡間的矛盾,未來在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過程中要更多學習內地經驗,也要「接地氣」結合澳門情況,以開拓創新觀念推動澳門高質量發展。
他強調,公務員團體作為政府的骨幹和核心,要積極擁護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積極對接「一國兩制」特色,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也冀在發展過程中,年輕公務員能獲得不斷發展,資深公務員也能在此過程中獲得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