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平主任就澳門中葡平台建設及未來發展接受《論盡》媒體採訪

發佈日期:2023/02/03
  • 分享至:

        2023年2月3日,我校副校長、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教授接受《論盡》媒體採訪,就澳門中葡平台建設及未來發展發表了相關看法。報導內容如下:

 

 

葉桂平:澳門應提升「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功能

將獨特優勢轉化為競爭實力

 

近幾年特區政府強調本澳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發展大局,把握大灣區機會。然而,強調對內融入時,似乎忽略澳門歷史悠久向外拓展的優勢以及聯繫。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教授認為,疫後本澳應提升「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功能, 未來發展須圍繞和找準「國家所需,澳門所長」、「澳門所需,灣區所長」兩者的有機結合,將獨特優勢轉化為競爭實力。

 

他又認為,澳門是中國連接葡語國家的獨特紐帶,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個中心城市,扮演著中國與葡語國家聯繫的重要平台作用。目前,葡國文化在澳的體現多數是在美食、建築方面,保育這些文化資源對本地旅遊業的發展很重要。無論本澳社會如何變化,本地葡人都是澳門最獨特的財富。

 

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下稱中葡平台)是澳門重要的發展戰略定位,問及該平台成效,葉桂平則稱,平台目前作用較低。

 

澳門未來:「國家所需,澳門所長」、「澳門所需,灣區所長」

 

究竟澳門在灣區共融發展中實質角色,本地社會、居民又得到甚麼,相信不少本地人有此等疑問。葉桂平認為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擔當的角色「不可取代」,擔當大灣區西岸唯一的中心城市以及科技創新走廊節點的角色,為本澳未來發展提供機遇。澳門特區應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稱《規劃綱要》)的部署要求,而未來澳門的發展則須圍繞和找準「國家所需,澳門所長」、「澳門所需,灣區所長」兩者的有機結合,努力突破澳門發展的約束和瓶頸。

 

他又認為,融入大灣區發展為本地青年創造充足就業機會、龐大的商貿市場及產業鏈網絡。本澳亦可藉助粵港澳一體化發展,通過與內地合作來延長產業鏈條,共享大灣區旅遊資源,發展「旅遊+」的產業型態,帶動商貿、中醫藥、文化創意、健康養生等多元行業發展。參與大灣區發展亦能強化澳珠兩地的基礎建設如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等,幫助澳門構築起快速交通網絡。

 

澳門企業及人員具優勢?

葉桂平:澳門溝通東西

具有龐大的歸僑僑眷網絡

 

雖然,特區政府極力推動澳門融入大灣區,相比內地企業以及人員,本地企業以及本地人難有競爭優勢。葉桂平認為,澳門作為東西方溝通的橋樑,精準聯繫內地與葡語系、歐盟、東盟等國家,推動雙多邊投資,為企業「走出去」開展投資、提供投融資服務。

 

他又認為,本澳具有龐大的歸僑僑眷網絡,有葡語、粵語媒介,能增進與「一帶一路」沿綫地區的人文交流。澳門亦享有雙向開放的平台優勢和資源優勢,包括中葡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為內地企業與葡語國家之間的貿易投資、產業及區域合作、人文及科技交流等活動提供語言、法律、信息等專業服務。同時,澳門可聯手內地開拓葡語和其他拉美、非洲國家市場。

 

他亦稱,本地金融業亦為本地優勢。金融業融資成本低、金融市場對接國際、與葡語國家經貿關係密切等優勢,且是國際國內「雙循環」的重要節點。本澳的銀行多數已在大灣區及橫琴揭牌,各界應持續完善跨境特色交易銀行體系。

 

融合使本澳失獨特性?

葉桂平:中西合璧的多元文化

唯澳獨有

 

問及本澳在融合大灣區發展同時如何保存其獨特性,葉桂平認為,澳門擁有460多年的開埠歷史,有中西合璧的多元文化、獨一無二的博彩旅遊,這些是灣區內其他內地城市不具有的;但要將這些獨特性凸顯,發揮其最大效應,仍需要與灣區內城市的融合與合作,這與澳門保持城市的獨特性並不矛盾。以本地旅遊業為例,其與周邊城市會產生共生效應。本澳的旅遊業發展良好,產品豐富,會同時增強臨近城市或灣區整體吸引力,而不是削弱本澳自身的旅遊吸引力。

 

澳門有「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下稱中葡平台)的發展定位,且《規劃綱要》亦提出澳門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要求。

 

欠本地企業的積極參與

中葡平台作用較低

 

問及中葡平台成效,葉桂平認為在國家和特區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財力,舉辦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引起國際關注,亦使中國與葡語國家間的雙邊貿易額、投資等方面都取得成就,為把澳門建設成為中葡平台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現時僅靠政府單方面的推動,欠缺本地企業的積極參與是目前中葡平台作用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又稱,目前中葡平台的發展和運作仍存在一些問題,包括本地中小企普遍難以承受葡語國家市場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本地中小企普遍專業能力弱、平台已錯失發揮獨一無二的作用的時機。在「雙循環」的格局下,內地已與非洲、拉美等國家建立了多種合作交流平台,中葡平台並不能發揮獨一無二的作用。本地中小企普遍專業能力弱,較難實現為中國和葡語國家的企業提供質量檢測、法規標準等具競爭力的商貿服務及支持,沒有足夠的競爭力吸引內地或葡語國家的企業在澳設立分部,葡語系企業總部經濟難以形成。

 

培養人才、做好全方位配套服務助內地企業「走出去」

 

葉桂平又認為,澳門仍是中國連接葡語國家的獨特紐帶,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個中心城市,扮演著中國與葡語國家聯繫的重要平台作用,故澳門應培養相關人才、做好全方位配套服務推動中資企業到葡語國家投資。本澳要做好全方位配套服務,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開拓葡語國家業務的紐帶。

 

他又坦言,目前澳門的配套服務仍有限,無法滿足內地企業需求、不具有競爭力、相關範疇人才的缺失也是需要改善的重要環節。故此,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則須以創新思維,從體制、政策、法律、人才、科技支撐等方面完善各項政策。

 

葉桂平建議澳門應重點吸引中資企業在澳成立公司,辦理進出口貿易,同時邀請葡語國家的企業家到澳門參與「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等會展活動,以促成實實在在的中葡貿易項目。

 

本地葡人是澳門十分重要和不可分離的部分

 

最近,本澳學者Vanessa Amaro(歐雯巧)公佈一份關於澳門葡人社區研究初步結果,當中指出本地葡人社區面臨「清零」危機。問及對結論看法以及該危機對本澳在維持與葡語國家關係的影響,葉桂平認為,本地葡人是澳門十分重要和不可分離的部分,亦體現了澳門是一個能包容各個族群和多元文化特別社會。

 

他又認為,疫情是本地葡人離澳其中很大一個因素,是大環境所致。當局對中葡歷史文化的保護是有目共睹的,制定了相關政策吸引葡人留澳,從而保護並延續中葡文化。目前葡國文化在澳的體現多數是在美食、建築方面,保育這些文化資源對本地旅遊業的發展很重要。無論本澳社會如何變化,本地葡人都是澳門最獨特的財富,除了尊重之外,還應該考慮長遠政策,以充分發揮土生葡人在澳門未來的政治、社會、經貿、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本澳近年在中葡平台政策下,獲得了較多資源,當局應更充分利用澳門具有中葡歷史、文化交匯的優勢,積極發揮澳門作為中葡交流的橋樑作用,致力於促進中國與葡萄牙乃至葡語系國家之間的經貿及文化交流。在這過程中,應該發揮本地葡人在政治、法律、經貿、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葉桂平建議當局認真聽取本地葡人意見,以及展開社會廣泛諮詢,就如何加強本地葡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本地葡人積極參與中葡平台的建設推出相關政策;政府亦可資助鼓勵本地學生前往其他葡語國家開拓實習和工作機會,如到巴西升學;與更多葡語國家在教育、青年方面合作。

 

受全球疫情影響,葉桂平坦言,本澳與歐盟的合作也遇到阻滯,缺乏動力。在後疫情時代,當局應積極主動推出具體可行的配套措施,使與歐盟、葡語世界、「一帶一路」國家或地區的合作衍生不同的「疊加效應」,形成不同的對接、 互補作用,旅遊則是未來本澳與歐盟合作的重要領域,也是加強與歐盟關係的重要舉措。

 

葉桂平又認為,本地適度多元化的經濟發展離不開策略支持、自主創新、人才支持、制度保障和青年培養。特區政府亦應做好產業部門的規劃和協調,實施調整相關政策。

 

(注:由於葉桂平教授離澳,該訪問以書面形式完成)

 

(圖文來自:https://aamacau.com/2023/02/03/%e8%91%89%e6%a1%82%e5%b9%b3%ef%bc%9a%e6%be%b3%e9%96%80%e6%87%89%e6%8f%90%e5%8d%87%e3%80%8c%e8%83%8c%e9%9d%a0%e7%a5%96%e5%9c%8b%e3%80%81%e8%81%af%e9%80%9a%e4%b8%96%e7%95%8c%e3%80%8d%e5%8a%9f%e8%83%bd/



 
瀏覽次數: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