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平主任受邀參加“逐夢深藍:涉海術語研究與國際傳播”學術會議並獲《市民日報》報導

發佈日期:2024/11/30
  • 分享至:

        2024年11月30日,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廣州航海學院聯合主辦的“逐夢深藍:涉海術語研究與國際傳播”學術會議在廣州航海學院圖書館勝海廳順利開幕。我校副校長、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教授應邀參會,相關內容獲《市民日報》報導。內容如下:

 

 

學者建言用好本澳海洋資源 打造多元發展新引擎

 

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廣州航海學院聯合主辦的“逐夢深藍:涉海術語研究與國際傳播”學術會議於本月30日上午八點半在廣州航海學院圖書館勝海廳順利開幕。

 

會議開幕式上,廣州航海學院副校長畢修穎、全國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事務中心副主任代曉明致辭。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應邀參會並作主題分享。

 

葉桂平在會上談到,海洋不僅是澳門獨特的文化符號,更是拓展經濟空間、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澳門應用好用足國家所賦予的政策紅利,著力發展海洋經濟,將中央賦予的85平方公里海域打造成澳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他指出,澳門已在該片海域的開發利用上有所進展,如先後完成相關立法工作及引入一定種類的海洋旅遊產品。但海洋產業的發展尚未形成規模,海洋旅遊、海洋科技等領域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在海洋資源的綜合管理和可持續利用方面也有待加強。

 

對此,他建言新一屆特區政府循三方面用好本澳海洋資源。第一,積極發揮澳門作為葡語國家“精準聯繫人”的作用,拓展中葡平臺功能,加強與葡語國家在海洋科技、海洋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合作,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經驗,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的海洋產業交流,並加強海洋人才培養和互動交流,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第二,以海洋經濟為突破口,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加大對海洋產業的投入,培育海洋新興產業,如海洋生物醫藥、海上運輸等。同時,加強海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港口的運營能力和服務水準,為海洋貿易和物流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此外,發展具有中葡文化特色的海洋旅遊,打造獨具魅力的海洋旅遊產品,弘揚澳門的海洋文化特色,拓寬“旅遊+”發展路徑。第三,加強與灣區及內地沿海城市合作,推動海洋經濟協同發展。內地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強大的科技實力,可加強與內地沿海城市合作,共同開發海洋資源。同時,加強與香港、橫琴等地區合作,實現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洋經濟區域。

 

是次會議上,來自北京大學、中國民航大學、廣東海洋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等知名高校及出版機構的專家學者還圍繞海洋話語研究、海洋文學與跨文化傳播等熱點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圖文來自:

https://shimin.expo.macauo2o.com/blog-details.html?id=1862785122648522754&share=1)



 
瀏覽次數:8